2017年12月11日《陕西日报》第1版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两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院士也是非常宝贵的高端人才,是创新的“稀缺资源”。截至目前,陕西共有两院院士67人,位居全国前列。这是陕西之幸,更是陕西之福。我们要高度重视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人才,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为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提供坚实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不管是践行“五个扎实”要求,还是推进“五新”战略任务实施,都需要大量人才支撑,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渴望和需要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也是创新的核心要素。陕西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以人才资源为代表的科教资源丰富,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
发挥人才作用,首先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就要有爱才的诚意、聚才的良方、留才的实招;要在体制机制上给人才松绑,释放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要在专业领域上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给他们以广阔的职业前景;在生活上多关心关照,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发挥人才作用,关键还要做到人尽其才。水深则鱼知聚,林茂则鸟有归。院士都是其研究行业领域的权威专家。我们要紧紧围绕院士的专业领域,搞好服务、提供平台、发展产业,给院士搭建施展拳脚的广阔舞台,把院士的智慧与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把院士的智力资源转变为陕西追赶超越的不竭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进一步凸显。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落实“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确保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就要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努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的事业中来。
本报通讯员 曹瑞雪 贾小昭 记者 王天洋
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就爱玩泥巴,长大后还真玩出点儿名堂来。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有归宿。我决心扎根黄土高原,一辈子在这儿工作,实现自己的抱负。
——邵明安
11月28日早上,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年度新当选中科院院士的颁证仪式即将举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邵明安在这里遇上了当年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同学——同期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誉称号的复旦大学教授龚新高。老同学相见,分外亲切,龚教授打趣道:“哟,‘玩泥巴’的来了。”
邵明安,人称“玩泥巴”的教授,他三十年如一日扎根三秦大地,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作出了卓越贡献。
情系黄土高原
1978年9月,邵明安考入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1982年初,尚未毕业的他打算报考研究生。老师建议他报考最擅长的理论物理,可邵明安不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他执意把农业和物理结合起来考虑,最终报考了位于陕西的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的土壤物理专业。
1983年9月,在导师的建议下选择了“黄土区土壤—植物系统水动力学研究”这一国际前沿学术命题后,邵明安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后来的两年里干脆住进了温室。他白天试验观测,晚上整理资料。
在推算土壤导水参数时,他感觉通常所用的通过试验直接测定或通过数据计算求解的办法太过繁冗和费时,于是昼思夜想,苦苦推算,终于研究出根据土壤水分的再分布过程推求土壤导水参数的新方法,引起了同行的关注。此后的《黄土区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动力学模式》《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分的数学模型》等论文,先后在我国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在国际旱地农业学术讨论会和中国土壤学会年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已经达到国际水平。1988年9月,邵明安获得首届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就这样,他冲向了土壤物理学科领域的前沿。
两返黄土高原
1989年元月,工作3年即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的邵明安赴英国里丁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进修。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研究条件使他的“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统一体”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为了更多地了解欧洲发达国家土壤物理学的进展情况,他还抓住机会赴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考察,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通过交流来提高自己。在一次意大利召开的国际土壤物理学术研讨会上,他作了《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水分应用及滞后效应影响》的报告,得到与会世界著名土壤物理学家的充分肯定。1990年6月,他谢绝了前往美国工作的邀请,提前回到祖国,回到水保所,重返黄土高原。
1992年11月,邵明安赴美国访问,进行“根系中水分和溶质运动”的合作研究。在此期间他攻读了博士学位,成为美国科协会员、美国土壤学会会员。有人说他大概不会回来了,还有人说即便回来,他也不会再回陕西了。可是,这个在学生时代就立志要为黄土高原农业研究尽微薄之力的学子,在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次日就捧着学位证书,带着一箱箱书和资料,带着对黄土高原土壤物理研究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心,再一次踏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土地。
扎根黄土高原
回国后的邵明安,曾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等职。他在提高自身学术水平的同时将国外科研单位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入实验室,回报祖国,培养人才。
1996年11月,他的《广义相似论确定土壤水分扩散系数》一文在《Soil Science》上以首篇位置发表。世界著名的土壤物理学家、美国康乃尔大学Parlange教授在《Soil Science》上为此文作了专门评述,认为邵明安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并指出该理论还有更大的应用范围。接下来,邵明安又将目光投向更宏观的领域,立志在西北地区粮食生产、黄土高原农田生态系统方面再创辉煌。
此后,邵明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主要论著372篇,其中被SCI收录112篇,出版专著10部;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6项,获得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成绩逐渐累积,但邵明安始终不忘自己还是老师。在忙于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同时,他先后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所、地理资源所等单位开课,讲授土壤物理学、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等5门课程。他曾经获得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还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和“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称号。
接受采访时,邵明安乐呵呵地说:“熟悉的人都说我是‘玩泥巴’的,我这个‘玩泥巴’的还真玩出点儿名堂来了。”话语虽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表达的却是一个三秦学者的赤诚之心。
|